12
2024-03
展讯 | 纸上宝石·版画珍珠
前 言
藏书票作为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最早出现于15世纪的德国,它的产生与当时贵族阶层的书籍收藏有直接关系。到了18世纪,随着教育普及和出版业的发展,藏书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利,藏书票也趋向平民化并得到普及和推广。从最初的功能和形态来说,藏书票派生于印刷术的应用和书籍的收藏。然而,从当今迅猛发展的网络传播方式和多元的读物形式来看,藏书票赖以依存的基本载体——纸质书籍已经悄然减少,迎之而来的电子读物也日渐兴起,这种现象会否影响到藏书票的存在?此话题现在常有人提及,但实际上,在我们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早在纸质书籍被广泛推崇的年代,藏书票已开始从其实用功能中逐步走出来,并渐渐演变成一门独特、雅致且备受关注的艺术收藏门类。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与许多著名艺术家参与藏书票的创作有关,他们不同的观念和风格手法强化了藏书票的艺术语言,彰显了作品的审美功能,使早期藏书票相对单一的实用功能向富于个性化的艺术鉴赏转变,因而获得众多收藏家和收藏机构的青睐与肯定。由于藏书票图文并茂的形式和高雅的艺术欣赏特质,它的收藏功能有时甚至盖过了作为藏书标识的实用功能。当然,藏书票在发展过程出现的这种现象,看似偶然其实又存在着必然性,这也是我们在研究中需要面对和探讨的话题。
藏书票引入中国虽有百年历史,20世纪30年代也有过少数艺术家短暂的探索,但真正有组织有规模的创作队伍直到80年代初才开始形成,这与三中全会之后思想解放、提倡读书的社会风气有关,也与1984年我国第一个藏书票学术团体“中国版画藏书票研究会(现名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的成立有关。研究会的成立,为中国藏书票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不少著名版画家们投身于藏书票创作和研究。36年来,中国藏书票经历了本土化探索、发展借鉴和国际语境交融等几个阶段的发展。版画家们的创作探索,使这门被誉为“纸上宝石”、“版画珍珠”的藏书票艺术在我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普及和发扬光大。
近十余年来,随着中国藏书票创作、展览和各类交流活动的大力推动和深入开展,大众对藏书票的认知不断加深,藏书票的收藏和研究也日趋升温。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第32届国际藏书票双年展”以来,中国各地多层次的藏书票创作探索、展览交流和收藏研究热潮开始形成,国际藏书票关注热点也开始东移,而中国则成为近年来各国艺术家、收藏家进行藏书票交流与交换的重要中心。
为了更好的推动和繁荣中国藏书票艺术,加强学术交流,创建文化品牌,鼓励和支持广大艺术家积极参与藏书票创作,应大芬美术馆的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和深圳市美术家协会等单位共同举办了这次“纸上宝石·版画珍珠——全国藏书票邀请展”。本次展览共邀请全国范围内100位艺术家共300件作品参展,其中不乏著名的版画家和青年新秀。艺术家们的作品风格鲜明,题材多样,语言新颖,技法丰富,制作精良,许多作品带有很强的学术性和探索性。这是一次颇具代表性的老中青艺术家藏书票学术交流展,体现了近年来我国版画艺术家在藏书票领域的创作成果。